2012-07-28 08:47: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官方統計顯示:近十年來,全國平均每年約有3億畝農作物受災,2億多農村人口受到災害影響。而在災害面前,農民的抗風險能力很差。沒有農業保險的庇護,常常是“一次重災,即刻致貧”“一年受災,三年難翻身”。盡管目前我國農業保險事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已有了一定規模,但相對于我國幅員遼闊、農業生產差異大的現狀,農業保險的發展還很不平衡,還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覆蓋面積小、保險品種單一等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
建議:一是應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規范運行機制,完善保險、農業等部門共同參與、分工協作的核保、定損、理賠機制,讓農民放心滿意,將糧食直補的一部分轉為保費,變送補貼為送保險。二是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可以實行差別化的財政補貼。對于農業大省、農業大縣、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糧食主產區和西部不發達地區應適度降低農業保險的地方配套比例,以解決因地方財政無力配套而引發的農業保險投保覆蓋面小和保險公司間不合理競爭等違規問題,農業保險的賠付額度至少應維持在農民的生產成本以上,確保農民在大災后,有基本的生產生活保障。三是國家財政應在農業再保險方面加大投資,分散農業保險的風險,各保險主體也要探尋與國際再保險企業的合作,將農業風險向更大范圍內分散。四是加強對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風險防范意識。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強農業政策性保險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也可以組織人員深入鄉村開展農業保險知識講座,具體講解農業保險的有關知識,引導農民自愿參保投保。杜琦(作者系古縣政協委員)(由臨汾市政協供稿)
【責任編輯: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