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樂”里來相聚
干了一輩子革命工作,冷不丁地退休在家,不找些樂子就覺得這心里不舒服。1998年,社區里五、六個愛好文藝的老姐妹們,湊到了一塊兒,每天不弄別的,《我的祖國》《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些久為傳唱的經典老歌,成了當時大家每天在社區小花園里的必修“功課”。
“那時候,社區里的小花園就是我們每天固定的排練場,甭管是打太極拳的、遛鳥的、唱京劇的的,只聽到我們的歌聲,就連路過的行人,也會不由得跟著唱上一兩句。”75歲的呂蘭英笑著說。
隨著隊伍的日趨壯大,2002年,團員們也由原先的幾個人發展到了三、四十名的強大陣容。為了給合唱團起個響亮的名字,當時,大家可謂是費盡心思。
“我們每天都聚在一起唱歌,每天都在享受歡樂,天天如此,干脆就叫個‘天天樂’吧”!呂蘭英說,有了這個響亮的名字,大家伙兒的熱情那叫個芝麻開花——節節高。寒來暑往,春夏秋冬,,管刮風下雨,只要身體允許,每日上午9點半到11點,小花園里不見不散,用她們的話講,來這里一起唱歌,就像天天要吃飯一樣。
相親相愛如一家
為了讓大家及時拿到最新的歌本,張月霞還自己出錢,購買了復印機、復印紙,免費為大家復印歌本。“不管電視還是電腦,聽到好聽的歌曲,我就會讓孫子幫我錄到錄錄音里,而后再把歌詞抄下來,大家學得也更快了。”說著,呂蘭英開啟便攜式錄音機,現場“演繹”了一把。
唱出健康與快樂
“張月霞經常在網上下載一些有關老年人如何保健的知識,還給我們每人復印一份,讓大家學習。”史如蘭說,不僅如此,就連
“我們的歌曲都緊跟時代,歌頌生活。汶川地震期間,《再唱為了誰》捎去了小區居民對災區人民的深切情懷;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改編而成的《美麗的臨汾,我的家》,描繪出了一幅天更藍、水更清、、果飄香新臨汾的美麗畫卷。”不但如此,呂蘭英說,,坐上火車去拉薩》《荷塘月色》《套馬桿》《高原藍》等時下流行歌曲,她們也是勇于挑戰。用大家的話說,愛唱歌的人永遠都年輕。
據車站社區主任王銀鳳介紹,為了豐富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自社區成立后,就陸續成立了象棋隊、腰鼓隊、合唱隊、舞蹈隊、太極拳協會、老年健身隊等形式各異的社區文化團體。“政府號召構建和諧社區,開展全民健身。通過這些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不僅讓大家獲得了身心上的愉悅,同時,也使得社區鄰里關系更加和諧、融洽,從而為構建和諧、健康、文明的社區添磚加瓦。”王銀鳳說。
記者 成華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