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責任感 換取“獲得感”
——訪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汾西縣委書記任天順
記者 王小庚

圖為任天順在汾西縣僧念鎮瓦窯疙瘩村調研光伏發電項目。記者 王小庚 攝
連日來,汾西縣委、縣政府結合當前實際,組織全縣干部群眾,對市第四次黨代會和市兩會進行了系統深入地學習領會和傳達落實。10月24日,就該縣將會采取哪些新舉措、新做法、新思路貫徹落實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市兩會精神,本報記者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汾西縣委書記任天順進行了專訪。
“我感覺這兩份報告內容都很出彩”,任天順告訴記者,“市第四次黨代會報告繪就的全市‘十三五’規劃愿景振奮人心,同時又符合國家政策,切合我市實際。《政府工作報告》則是‘真金白銀’分量十足,都是實打實的‘干貨’。其中提出的‘12345’是對黨代會報告‘345’戰略的細化和責任分解,著力點在強調具體落實上。全市一盤棋,對汾西縣而言,貫徹落實好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市兩會精神的核心與關鍵之所在,就是一定要把汾西未來五年的發展置于全市這個‘大盤子’中來進行通盤考量,去謀劃、去落實、去把握。”
圍繞市委“345”戰略和市政府“12345”目標任務,汾西縣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迅速敲定出臺了“緊緊抓住黨的建設這個龍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穩定、‘三垣一城’城市建設、工業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三件大事,堅持不懈發展肉雞養殖、核桃經濟林和文化旅游三大產業”這一今后五年的“治縣方略”。
采訪中,任天順突出強調了黨建的“龍頭”作用。他說:“黨建是縣委、縣政府一切工作的‘總開關’和‘總方向’。現在整個汾西的政治生態良好,縣四套班子精誠團結,大家一心一意謀事干事,敢作為、敢擔當的能者得以重用,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改進。汾西縣委將一如既往地堅決與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服從大局,加強黨建特別是各級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把縣委這個‘一線指揮部’真正建設好。只有緊跟市委‘345’戰略步伐,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樹立正確的發展思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的執政根基,一定要把黨建工作擺在中心位置。在選人用人方面,汾西縣委將繼續加強對干部的日常管理,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讓能干事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臺。”任天順還說,汾西縣要求各級干部切實做到嚴于律己,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今年中秋、國慶“兩節”期間,縣里明令禁止縣、鄉、村三級干部不能看望領導,狠剎杜絕送禮亂象,取得了顯著成效。
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對汾西這個國定貧困縣而言,絕對不是一個輕松的任務。任天順說,本著先易后難、有序退出的原則,汾西計劃用四年時間完成全縣8753戶、25634口人的脫貧總目標。其中,今年年底要率先實現脫貧25個村,涵蓋8000人的階段性任務。
如何才能確保打贏這場只許勝不許敗的攻堅硬仗?任天順告訴記者,按照脫貧攻堅新要求,結合汾西縣情實際,縣委深化拓展脫貧路徑,精準實施了產業扶貧、移民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光伏扶貧、企業扶貧、電商扶貧、勞務扶貧、培訓就業扶貧、社會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社會保障扶貧等脫貧攻堅13項行動。
任天順如數家珍,為記者算起了光伏扶貧的收益賬:“9月30日,兩個10兆的光伏發電站實現并網,本月上旬,又有兩個10兆的光伏項目正式動工。今年年底,全縣有望實現80個村級光伏發電站的并網運行。粗算一下,一臺100KW的村級光伏發電站,年收入可達15萬元。作為汾西脫貧攻堅的一支‘生力軍’,光伏扶貧前景廣闊。”
與此同時,汾西還將舉全縣之力,在今后五年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穩定、“三垣一城”城市建設、工業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三件大事,堅持不懈發展肉雞養殖、核桃經濟林和文化旅游三大產業。“一任接著一任干,最終還是要靠產業來發展縣域經濟,實現脫貧致富。”任天順說,“種植產業抓核桃,養殖產業抓肉雞,這些都可以給全縣農民帶來相對穩定和實實在在的收益。此外,我們還將重點開發打造文化旅游產業,充分發揮汾西既有的‘師家溝’清代民居、姑射山等文旅資源稟賦,穩步提升文化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
采訪終了,任天順的表態言語鏗鏘:“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和市兩會精神,強化責任感和實干精神,真抓實干、求真務實,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用實際行動讓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和市兩會精神在汾西落地生根,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振興崛起,建設富裕、文明、綠色、幸福新臨汾做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