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勇
作者系曲沃縣委副書記、縣長
進入新世紀以來,經過歷屆曲沃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創新思路、扎實拼搏、引資上項,縣域發展格局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已經由一個傳統的農業縣轉變成為一個以冶金、焦化等產業為主的工業縣,全縣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也因此而發生著積極而顯著的變化。然而,隨著全國范圍內鋼鐵、焦化產能的日趨過剩,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主導產業在抵御風險方面受到了考驗,對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面對這種局面,如何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的全方位轉型,掀起新一輪的趕超、跨越發展的熱潮,成為了擺在曲沃廣大干部群眾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當此之時,恰逢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和全市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建設全面啟動,各項改革和創新舉措接踵而至。為切實把握和利用好這些加快轉型發展的難得機遇,縣委、縣政府立足優勢、審時度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創造性地提出了實施“產業強縣、城建靚縣、文化立縣”三大戰略、建設“全省千萬噸鋼鐵基地、全省最大的設施蔬菜基地、全國晉文化研究開發基地”三大基地、推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三個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和以“建設工業五大園區,狠抓農業五大重點,實施城建十大工程,打造一條旅游線路,推進一批民生項目”為主要內容的“551011”工程任務,這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的轉型跨越發展指明了路徑。前進方向已然明晰,扎實邁步方能遠行。具體到當前,曲沃必須緊緊圍繞既定的總體工作思路和工程任務,全力抓好“兩個推進”,打造“兩張品牌”,辦好“一件大事”(即推進園區梯次壯大和城東新區開發,打造“晉之源”農業品牌和“晉文化”旅游品牌,全心全意辦好改善民生這件最大的事情)。
一、推進園區梯次壯大,加快工業轉型,努力建設更有實力的新曲沃
就曲沃經濟發展現狀來看,鋼鐵、焦化等重型工業產業已初具規模、在全縣經濟總量中占有絕對份額,鐵、金、煤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亟待合理開發利用。因此,要推進工業轉型、實現“產業強縣”,就必須始終堅定“工業興,則曲沃興;工業強,則曲沃強”的發展理念,按照“清潔、低碳、綠色、安全發展”的要求,大上重點接續替代項目、循環經濟項目、科技創新項目,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梯次推進千萬噸級鋼鐵工業園區、馬莊裝備制造園區、山西國際陸港曲沃項目園區、華電曲沃煤電一體化產業園區和紫金山黃金產業開發園區“五大工業園區”建設,全力構筑起曲沃工業經濟近期、中期和遠期發展的多元支撐體系,實現從“一業獨大”模式到“數業并舉、集群發展”模式的轉變。首先,還是必須緊握優勢不放松,全力建設好千萬噸級鋼鐵工業園區這一引領型園區。近兩年來,通過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共同合作開發一大批重大戰略工程和標桿項目、交流先進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置換產能、關小上大,更新設備、改善環境,園區已經煥然一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尤其是積極推進園區企業兼并重組、抱團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成功促成了園區內立恒公司對中宇公司的托管,使長時間停產、關系全縣經濟興衰的中宇鋼鐵公司實現了全面復產、滿負荷生產,近萬名企業職工回歸生產崗位。就當前而言,曲沃必須進一步鞏固這來之不易的好勢頭,再接再厲,大力實施“百億投資”工程,加快推進園區大高爐、轉爐、焦化、鋼簾線和子午線技術改造、鋼材和原料倉儲物流園等項目建設,以大上尖端科技項目、產業鏈延伸項目為引領和驅動,全面提升園區整體裝備水平,著力打造全縣的經濟航母。其次,加快建設馬莊裝備制造園區這一拓展型園區,更大力度地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力促使長林環保、亞華制蓋、三星鑄造、方圓塑業、盛格特太陽能等企業滿負荷生產和規模擴張,積極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新型產業項目入駐園區,著力塑造全縣的轉型旗艦。再次,依托曲沃區位優勢和黃金煤炭資源,全力做好山西國際陸港曲沃項目園區、華電曲沃煤電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紫金山黃金產業開發園區這三個潛力型園區的各項籌備和建設工作,使其盡快產生經濟效益,形成后發優勢,著力走出一條具有曲沃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縣的工業總產值達到500個億,實現利稅30個億,縣域綜合競爭實力得到顯著增強。
二、推進東城新區開發,加快城市轉型,努力建設更具魅力的新曲沃
2012年,全省城鎮化率已達50%以上,而曲沃還不足35%,城鎮化進程相對滯后,這與曲沃所處區位、經濟發展要求極不相稱,城市發展亟需轉型。為此,必須按照“有利于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有利于促進人口聚集,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要求,以做大扮靚縣城為主要路徑,以加快東城新區開發為突破口,全力推進城區大擴容、大提質,并以此來輻射小城鎮、帶動新農村,真正以城鎮化步伐的大邁進促進人居環境的大改善。近兩年來,圍繞東城新區開發這一突破口,全縣已累計投入7.24億元,全面鋪開了新區主干道路、行政功能區、公益設施區、商業區、住宅區等方面的10大系列20余項重點工程建設,并且其中的醫院、學校、中央主干道路等工程建設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具體到當前,一方面,必須加快推進新區中心生態文化公園——晉都文化公園的建設,并圍繞其高標準建設晉都文化會展中心、如意湖和一批富有晉文化內涵的特色景觀,全力打造新區地標性工程。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新區內涉及到的所有單位便民服務設施建設,大力實施供排水系統和道路工程建設,啟動規劃體育設施和場館,逐步完善新區設施功能。再一方面,高標準建設新區星級酒店、商業廣場,加緊實施各種大型住宅小區建設,切實以高標準的商業設施和人居條件,為推進縣城大規模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吸引商機、匯聚人氣。力爭通過2到3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末,使縣城規模擴大到16.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1萬人,使全縣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三、打造“晉之源”品牌,加快農業轉型,努力建設更加富裕的新曲沃
曲沃是傳統的農業縣,農業人口占到了全縣總人口的五分之四,農業產業的轉型提質、加快發展事關全縣的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群眾的增收致富。近兩年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推行“文化+農業+農民+園區+旅游”的農民致富新模式,初步打造了一批以“晉之源”統一冠名的精品現代農業園區,使全縣各類高效農業產業得到迅猛發展,尤其是蔬菜大棚目前已發展到了6776棟,面積達到3.3萬畝,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必須繼續堅持把精品農業園區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以大力實施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萬畝鹽堿地綜合治理、汾河曲沃段生態修復等多項超億元的大型農業項目為抓手,更大力度地加快推進以“晉之源”統一冠名的曲村設施蔬菜、里村紅提葡萄、磨盤嶺至澮河農業觀光、北董大蒜、汾河灘涂循環農業、太子灘現代農業等系列精品園區建設,逐步打造長50公里的生態農業旅游觀光走廊,切實通過規模、檔次、形象、品質的全面提升,有效擴大園區和產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樹立樣板和標桿,提供強有力的平臺和載體;必須堅持以“晉之源”系列農業園區為主戰場,在繼續大規模連片建設蔬菜大棚、進一步鞏固大棚蔬菜產業主導地位、朝著全省最大的設施蔬菜基地目標闊步邁進的同時,統籌抓好特色種植、畜牧養殖等高效產業,培育壯大紫金甘露、太子湖食品等農副產品加工業,努力為廣大農民開辟出新的更加有效的致富之路。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5萬元以上,躋身全省農民增收先進縣前列。
四、打造“晉文化”品牌,加快旅游轉型,努力建設更具人文的新曲沃
曲沃作為春秋時期晉國都城的所在地,是三晉文明的發祥地,境內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十分豐富,這為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建設全國晉文化研究開發基地提供了難得的先決條件。為此,必須立足優勢,堅持把文化作為立縣之魂,高度重視縣域特色文化的傳承發展和挖掘利用,切實將“晉文化”作為主題或標志性元素,融入貫穿到全縣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之中,努力在建設、開發、管理、營銷等各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逐步提升旅游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水平。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縣委、縣政府通過近兩年來的努力,集中打造的以晉國博物館為龍頭,包括澮河、景明、橋山、磨盤嶺、太子灘在內的“六點一線”精品旅游帶雛形已基本形成。基于此,曲沃文化旅游產業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應當主要放在宣傳造勢和設施完善上。首先,必須盡快圓滿完成晉國博物館裝修布展、綠化美化等掃尾工作,積極籌備“晉魂”大型實景演出、《晉文公》影視劇拍攝等各種造勢活動,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時間舉辦一場能夠有效宣傳曲沃文化旅游特色、推介曲沃優越發展環境的開館儀式。其次,必須加快推進、精心打造各大主題景區和特色景點建設,深入實施《古建筑認領保護辦法》,認真開展文物古跡的修繕保護和開發工作,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真正實現晉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從而把曲沃的文化旅游業推向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
五、全心全意辦好民生這件大事,加快社會轉型,努力建設更加和諧的新曲沃
民生改善是社會轉型的核心問題。要想讓曲沃在構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和諧社會的征程上加快邁進、跨出大步,就必須按照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要求,把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投入民生改善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上,實實在在地辦好廣大群眾最關心、最期盼、最需要盡快解決的惠民實事和好事。近兩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經濟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實施了涉及教育、醫療、住房、供氣、供暖等領域的一大批民生項目,農村“十個全覆蓋”、天然氣置換煤氣、縣人民醫院門診樓、新樂昌中學和新職業中學以及10座星級公共衛生間等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使全縣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
下一步,必須以更大的力度,加緊推進新增的保障性住房、城東幼兒園、曲沃中學生活區建設和曲沃二中遷址入城以及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設施提升、聯網公路改造等工程建設,努力為全縣人民營造出更加優質、更加安全、更加穩定、更加滿意的生產生活環境。
責任編輯:高卓然
上一篇: 羅清宇在《前進》發表署名文章論述我市集中教育整頓活動
下一篇: 為民務實清廉 踐行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