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寧縣委組織部緊緊圍繞轉型跨越發展中心任務,努力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打造工作亮點,突出山區特色,經過全體組工干部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為此,大寧縣在2011年被省委組織部評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先進縣”,大寧縣委組織部被市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榮獲“全市組織系統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知識競賽三等獎”;他們探索的“流動黨員安家-建網-排憂三位一體管理模式”被評為臨汾市組織工作“十大創新項目”;2012年,他們制作的專題片《山莊女支書—賀蘭珍》被市委組織部評為“黨員教育電視片最佳優秀作品獎”,“選派干部外出掛職鍛煉三位一體機制”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十大創新項目”,同時被市黨建研究會評為“黨建研究工作先進單位”。
服務主導產業 樹立先進典型
大寧縣委組織部在“夯實基礎管理,落實工作責任”集中教育活動中,動員全縣廣大干部投身農村主導產業發展的主戰場,達到“作風在一線轉變,能力在一線提高,問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體現,”的目的。去年對全縣30項重點工程實行縣級領導包建責任制,一名領導包聯一項工程,“一包一”落實;縣級領導干部和縣直各單位班子成員,每人幫扶一個農村困難家庭,每年至少辦一件實事,“一幫一”扶持,縣直機關415名干部主動到包聯村承包果園和蔬菜大棚,積極投身富民產業,“一帶一”拉動,全縣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共協調資金510余萬元,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難題387個,盡力為民辦實事。
為宣傳整理好省勞模、優秀黨員、曲峨鎮山莊村女支部書記賀蘭珍的典型事跡,縣委組織部聘請專業人員,堅持跟蹤拍攝,選取建設移民新村、拉電、修路、打壩造地等重點事例,多角度展現主人公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優秀品格,深入挖掘人物身上的閃光點,體現她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高質量完成了專題片《山莊支書——賀蘭珍》拍攝制作,在全市獲得一等獎,并被選送到省委組織部參加評比。
他們還選編了《創先爭優先進典型風采錄》一書,編印了《創先爭優活動在大寧》畫冊,在全縣進一步掀起了學習先進、爭創一流業績的熱潮。
增強黨性意識 提高隊伍素質
去年,大寧縣委組織部在全縣開展了黨性純潔教育活動,進行“四查四反思”,一查思想觀念,反思理想信念的堅定性;二查黨性修養,反思政治立場的原則性;三查思想道德,反思本色上的純潔性;四查廉潔自律,反思抵制歪風邪氣的戰斗性。共開展專題學習600多次,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207次。保持了黨員干部隊伍思想、作風的純潔。同時,在全縣各級領導班子中開展了“三破三立”主題活動,即:堅持破除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小農思想,樹立時不我待的發展意識;堅持破除狹隘保守、守土戀家的封閉思想,樹立與時俱進的開放意識;堅持破除因循守舊、安于現狀的保守思想,樹立敢想敢干的創新意識。先后組織110名鄉村干部到曲沃、襄汾、山東壽光參觀學習設施蔬菜產業;選派130名縣、鄉、村干部到吉縣、陜西延長實地參觀學習蘋果產業發展;組織63名畜牧干部和鄉村干部遠赴山東考察種羊產業。
他們探索建立金字塔型的“學長制”干部教育培訓管理機制,縣委書記擔任四套班子領導的“學長”,組織部長擔任科級干部“學長”,縣級領導干部按照分工擔任分管部門干部的“學長”,鄉鎮書記擔任鄉鎮干部和農村干部的“學長”,實現了干部教育培訓管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先后選派50名干部在清華大學舉辦了“領導藝術與管理智慧高級研修班”,設立了“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大寧教學站”,選派17名涉農部門和鄉鎮干部到陜西省洛川縣、山東省壽光市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鍛煉,學習外地蘋果、大棚蔬菜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先進理念。選派60人次縣級、科級黨政領導干部參加了全市組織的十八大精神專題培訓。舉辦了師大、農大分類選學培訓,共培訓730人次。依托干部在線學院平臺,組織700余名干部參加網絡在線學習。通過培訓,有效提升了各級領導班子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為增強干部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結合干部下鄉住村包村增收活動,縣級領導干部和各鄉鎮負責人、縣直各包村單位全部設立了承諾公示牌,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鼓勵縣鄉國家機關干部幫扶果農菜農增收的實施意見》等。在全縣大興“三風”、狠剎“五風”,即:大興學習之風、實干之風、清廉之風,狠剎閑話生非風、工作漂浮風、懶散推諉風、吃拿卡要風、享受玩樂風。開展“四進四問四促”活動,即:進機關問責任,促作風轉變;進村組問黨風,促社會和諧;進農家問村務,促工作落實;進企業查服務,促生產增效;進工地問效能,促目標完成。此項活動共建立四套班子聯系點29個,縣直單位結對幫扶點84個,落實幫扶資金510萬元,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87件。
夯實黨建基礎 強化組織力量
大寧縣委組織部在基層黨組織中開展了定位晉級、非公經濟黨組織集中組建、社區黨建網格化管理、機關黨建走在前頭、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標晉級、領頭雁創優增收、黨員隊伍素質提升、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富民、機制體制創新、先鋒示范創建等“十項活動”,全力抓基層、打基礎,推動了基層黨建工作。
首先實施基層組織“定級晉位”。制訂了工作方案,組織對全縣基層黨組織的班子建設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摸底,按標準進行了分類定級。通過深入整改,對定級為“較差”等次黨組織全部實現轉化提高。二是著力開展非公黨組織集中組建。按照“無組織抓組建、有組織抓規范、已規范抓創新、軟弱渙散抓整頓”的思路,圓滿完成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集中組建任務。非公黨建實現了“雙百”目標。三是實施流動黨員“七個一”。進一步完善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建立了流動黨員“七個一”管理服務機制(一人一檔、一人一證、一人一聯、一節一問、一季一訪、一年一評、一年一訓),進一步提高了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水平,各流動黨員服務站點為流動黨員提供咨詢58人次,提供相關服務27件次,建立聯系對子115對,流動黨員為家鄉提供致富信息70余條。四是著力提高黨員隊伍素質。舉辦了農村“領頭雁”集中培訓班,對全縣農村“兩委”主干進行了系統培訓。指導農村“兩委”制定了三年任期目標規劃和增收計劃,建立了臺賬。舉辦了大寧縣黨員冬訓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報告會,播放了賀蘭珍、史陽軍先進典型事跡專題片,大力宣傳先進典型。采取“兩推(群眾推薦入黨積極分子、推薦發展對象)、兩議(支部提議、黨員大會決議)、一示(各個環節全程公示)、一考(黨委對發展對象進行考察)”的新機制,實現了每村每年一名新黨員的目標。五是著力加強機制體制建設。堅持創新思維抓黨建,創新載體見成效。探索建立了基層黨組織書記“三定“(定崗位責任、定職責任務、定工作目標),三查(季度函詢、半年述評、年度考核),三結合”(考核結果和干部提拔任用結合、評模評優結合和工資晉升結合)的辦法,分級對全縣200余名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進行了“面對面”述職評議,形成了導向鮮明、考核規范、評價科學的考核評價長效機制,并在全市做了典型交流。同時,縣、鄉、村三級層層簽訂黨建工作目標責任書。堅持完善了黨員承諾評議制度、兩定一查三評制度、四議兩公開制度,深入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取得了新成效。鄉村兩級黨組織確定“兩定”目標569件,完成538件。黨員共承諾事項4005件,兌現3873件,展示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五是培育大學生村官隊伍。以“強管理、教本領、做引導、抓扶持、促創業”為重點,著力加強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開展了大學生村干部“進百家門、知百家情、納百家計”活動,組織全縣大學生村官調查摸清楚各行政村的基本情況,建立了“一村一檔、一戶一檔”農戶信息檔案,為農村翻兩番目標提供科學依據。大力扶持村官創業,協調財政、信用聯社落實創業貸款163萬元,33名大學生村干部在養殖、種植方面進行了創業,涌現了史陽軍養殖土雞、張鑫種植大棚等創業富民典型,并分別拍攝了專題片,在全縣大力宣傳。史陽軍被評為全省優秀大學生村官。
圍繞經濟發展 落實“人才強縣”
大寧縣始終堅持“人才強縣”戰略,集聚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在蘋果、大棚蔬菜、種羊三大主導產業方面,對各鄉鎮土專家、田秀才、產業能人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成立了大寧縣農村實用人才協會,共吸收會員54人,協會將分散的農村鄉土人才組織了起來,組織開展了蘋果、大棚蔬菜服務活動,提高了人才服務經濟建設的水平。
深入開展了“雙服務雙爭先”活動,以農村實用人才協會為依托,協調農業、畜牧、果樹等部門設立了技術服務站,確定了具體負責人,實行“菜單式”技術指導,先后組織25名蘋果、大棚種植能手深入到6個鄉鎮,開展了蘋果和大棚蔬菜管理技術服務,提高了服務產業水平。
縣財政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優先保證人才工作的投入,設立了人才開發專項基金。大力實施鄉土人才培養計劃,聘請市農委專業技術人員先后舉辦培訓班5期,培養農村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種養致富能手200名,培訓本地技術人才800多人次,送出去培訓400多人次。依托縣職業中學實施了“陽光工程”培訓,培訓1900人次。同時,圍繞全縣蘋果、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從外地高薪引進專業技術人員10人,增加了人才總量,為全縣大棚蔬菜、蘋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抓好自身建設 注重示范引路
大寧縣委組織部以“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動為龍頭,著眼于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不斷規范工作、提升效率,強化培訓、提升素質,改進作風、重塑形象,著力打造過硬隊伍、建設模范部門。
開通了“組織工作直通車”。每周一名副部長帶領相關科室人員深入到各鄉鎮、縣直單位進行全面檢查指導,肯定成績,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挖掘典型,通報情況,研究對策,部署改進措施,極大地提高組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在優化隊伍建設工作中。堅持“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每周二機關集中學習、每半個月一次專題研討、每月一次集中學習講座雷打不動,增強了組工干部的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熱情,提高創新能力。截至目前,共編發《大寧組訊》30余期,在市組訊刊登8篇,省組訊刊登3篇,省組織工作動態刊登2篇,完成調研論文3篇,其中1篇獲得全市二等獎。他們結合干部下鄉住村包村增收活動,深入開展了“組工干部下基層、破難解困促發展”活動,每位組工干部都建立了1個幫扶聯系戶,進村入戶進行了詳細調研,與干部群眾座談20多次,采集意見、建議30余條,為群眾辦實事20多件。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戰斗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鮮艷的旗幟。大寧縣委組織部全體干部職工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的優勢,整合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力量,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匯聚了源頭活水,用實際行動在建設文明富裕和諧新大寧的征途上邁出新步伐,譜寫新篇章、創造新輝煌!
(通訊員 侯耀強)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吉縣“一審報 七不準”狠剎大操大辦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