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連日來,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熱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砥礪奮進,乘勢而上,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汾新篇章作貢獻。
市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鵬表示,市能源局將把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錨定“十五五”規劃目標任務謀劃能源工作。一是以科技創新驅動傳統能源迭代升級。聚焦煤炭、煤電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智能化礦井建設,持續推進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改造,深化煤電與新能源聯營,推動傳統能源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二是以多元布局壯大清潔能源供給,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因地制宜擴大光伏、風電等產業規模,同步探索氫能、儲能等未來能源賽道布局,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給體系。三是以系統思維統籌綠色轉型與安全發展,錨定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同時,強化能源安全生產監管,完善風險防控體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能源高質量發展,讓綠色成為我市能源發展的鮮明底色。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將‘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置于突出位置,為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鄧明生表示,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把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堅持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度統籌,深度實施“空氣質量穩步進位、地表水質全系達優、土壤環境整體安全”三大系統工程,以美麗臨汾建設成效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汾新篇章作貢獻。
“全會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兩大部署精準點出了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密碼,也為人祖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吉縣人祖山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耿云鴿說,“我們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規劃原則,將生態保護貫穿于景區運營全過程,持續深挖‘人祖創世’文化內涵,打破‘單一觀光’模式,構建起‘文化+生態+體驗’的融合體系。聯動周邊資源,以‘吉’文化為核心串聯自然景觀與民俗活動,讓根祖文化在沉浸式體驗中煥發生機。在業態創新中拓寬綠色融合的邊界,打造差異化的文旅康養度假區。開發‘地質探秘+文化尋根’研學線路,繼續深耕‘康養+旅游’融合路徑,推進水景餐廳、忘憂山莊擴建等設施升級,繼續挖掘、創新、傳承‘人祖山媧皇傳說、人祖山古廟會、人祖山泥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依托文化產業園擴大品牌影響力,用綠色發展與文化創新的雙輪驅動,為吉縣打造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貢獻力量。”
“創新是最美的傳承,使用是最好的守護”,這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太平繡球代表性傳承人劉云芳多年來堅守的初心。她表示:“全會勾勒的文化藍圖,要靠每一個傳承人的實干去落地。我會繼續深耕‘非遺+’融合路徑,推進‘非遺+研學’‘非遺+文創’‘非遺+節慶’等新業態發展,依托文化產業園擴大影響力,把太平繡球做成年產值近百萬元的文化產業;以一針一線的堅守與創新,既守好太平繡球的工藝根脈,又帶動更多人參與傳承,讓這門古老技藝在新時代傳遞文化自信,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心窩窩’暖起來,真正實現‘文化有傳承、產業有發展、百姓有收益’的美好愿景。”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永和縣林翠民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劉林翠表示,非遺保護與傳承必須與時俱進,要在堅守傳承初心的同時,積極融入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要將剪紙藝術與地方生態旅游相結合,通過開設非遺體驗工坊、設計主題文創產品等方式,讓傳統技藝成為助推綠色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作為一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勇擔文化使命,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用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把家鄉故事、非遺魅力轉化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動能,以實際行動做全會精神的積極傳播者和實踐者。
記者 曹燕 劉超 劉靜 孫哲峰 閆璟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