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明確了方向和路徑。連日來,我市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上來,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只爭朝夕、擔當作為,把全會描繪的“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變為現實,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聚焦主責主業 謀劃發展新篇
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清晰擘畫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藍圖,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方向。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帶頭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學習貫徹不斷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錨定了方向,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市政協副主席、市疾控中心主任張重輝表示,疾控系統作為公共衛生安全的“哨兵”,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切實將全會精神轉化為守護群眾健康的實際行動。“當前距離年底不足百天,既是沖刺全年目標的決勝期,更是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的關鍵期,全市疾控系統將抓實秋冬季傳染病防控工作,強化監測預警,加密學校、社區、醫療機構等重點場所監測頻次;加強科普宣傳,普及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知識,營造全民參與防控的良好氛圍。同時,開展秋冬季傳染病防控專項培訓,提升隊伍流調、檢測、應急處置能力,為守護全市人民健康、推進健康臨汾建設貢獻疾控力量。”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未來五年我國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寧紅表示,全會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堵點、難點問題,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大力推進“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等改革舉措,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高效辦成一件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要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要將全會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投入到工作中去。要主動對標對表全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找準行政審批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努力開創行政審批工作新局面。
扛起使命擔當 夯實發展根基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從戰略上布局、在關鍵處落子,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栗俊昌表示,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錨定農業強市建設目標,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是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穩產豐產。二是立足“三大板塊”資源稟賦,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做強“臨汾優選+智慧農業”中間環節,加快推進農業項目建設,提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三是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同時,高質量編制我市《“十五五”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為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注入發展動能。通過這些舉措,全面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奮力譜寫平陽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力量。
永和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濤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系統擘畫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作出了全面深入的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為我們各項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永和縣水利局將堅決以此次全會精神為引領,科學謀劃并扎實推進“十五五”時期水利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嚴格按照縣委提出的“三區三地兩協同”總體工作思路與要求,立足水利行業本職,強化使命擔當;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持續推進農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著力提高供水質量與運行管理水平,確保農村飲水安全;不斷深化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健全水利投融資機制,激發水利發展內生動力;堅決守牢水安全、水生態安全底線,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永和縣水利局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奮力開創永和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深刻領悟精神 凝聚奮斗合力
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于實干。大家紛紛表示,要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于無路處踏平坎坷,于有路處開拓新天,將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董事長范忠義表示,要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構建全鏈條文化體驗體系。以游客需求為核心,實施基礎設施升級,細化服務標準,創新情感服務,在景區民俗村實施“文化+演藝”新型沉浸體驗服務賦能。以服務為基點,全方位滿足游客需求,增強游客的文化歸屬感。要加強業態創新,打造“文化+產業生態圈+科技”的業態矩陣。新建的“槐樹里商業街”將招攬非遺工坊、老字號店鋪及特色餐飲入駐,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生態圈;持續推出“大槐樹文創”系列產品,將移民文化元素融入生活用品,實現文化消費與產業升級的雙贏,打造集科技與現實于一體的文化演藝,增加文化新賣點。要堅持文化強基,深化文化研究與宣傳。拓展文化傳播渠道和載體,強化非遺活態傳承,推動文化價值有效轉換,為我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襄汾縣電商協會負責人張鐵表示,協會將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高水準擘畫“數字經濟”新圖景,科學謀劃“十五五”數字化發展藍圖。下一步,協會將緊盯行業前沿,深耕電子商務,創新運營與服務模式;充分發揮電商聯通城鄉、服務“三農”的橋梁作用,激勵更多新農人投身鄉村振興。我們將全力拓寬特色農產品上行通道,深挖品牌潛能,提升附加值,從而賦能鄉村產業優化升級,為鄉村振興貢獻堅實的電商力量。
記者 安月琦 祁欣 張春茂 荀丹薇 曹燕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