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旅游經濟持續火爆。記者 閆銳鵬 攝

市區古城墻下的咖啡集市成為消費新熱點。記者 閆銳鵬 攝
臨汾新聞網訊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更映經濟暖。消費,是經濟循環的關鍵引擎,更是民生幸福的生動注腳。
今年以來,我市緊扣“擴內需、惠民生”核心目標,以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效率落實的務實舉措,錨定六大重點任務精準發力,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市場活力,讓消費暖流浸潤城市肌理。
從商圈集市的熙攘人流,到文旅消費的火熱場景,從便民服務的暖心升級,到新興業態的蓬勃生長,我市正以一系列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激活市場“一池春水”。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1-8月,全市限上零售額達172.5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穩居全省第三。這組亮眼數據的背后,不僅是臨汾消費市場升騰的蓬勃煙火氣,是城市經濟煥發的強勁活力,更是廣大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穩就業提收入 夯實消費“底氣”
緊扣我市產業發展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方向,10月25日,市人社局與山西電子科技學院聯合主辦了2026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覆蓋科技、教育、建筑、金融等多領域,為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搭建起對接橋梁。
招聘會上,60家優質企業共發布就業崗位1000余個,部分科技類企業還為優秀畢業生提供專項培養計劃與晉升通道,充分滿足不同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
今年以來,我市搭臺筑橋,700余場線上線下招聘會送來19.7萬多個就業崗位,1.01萬個政策性崗位為求職者吃下“定心丸”。截至8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4248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就業穩則收入增,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79元,同比增長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34元,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10元,增長6.3%。越來越鼓的錢包,是群眾敢于消費、愿意消費的底氣和信心。
暖民心惠民生 點燃消費“熱情”
“國家補貼加上店內的優惠活動,便宜了800元,太劃算了!”國慶假期,在市區安達圣新天地的華為專廳,大二學生小楊毫不猶豫地買下一款心儀的手機,興奮地向記者分享自己的購機體驗。
“真金白銀”的補貼,點燃了消費者的熱情。記者了解到,截至9月底,全市汽車、家電等五大領域的以舊換新政策已拉動消費41.3億元,發放補貼資金6.73億元,惠及消費者51.2萬單。1-8月,新能源汽車、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通訊器材類、可穿戴智能設備類分別增長39.1%、24.7%、55.3%、23.5%,成為推動我市消費增長的主動力。
各縣(市、區)更是各顯神通:鄉寧縣投入800萬元發放消費券,以11.52倍的消費杠桿撬動市場,4056.88萬元的帶動消費額見證政策實效;隰縣深挖文化IP,《唯有小西天》沉浸式舞臺劇演出114場,讓文化消費成為新潮流;古縣舉辦2025年提振消費展銷會,日均千人次客流帶動汽車、家電等商品熱銷,勾勒出市場繁榮的生動圖景。
樓市消費同樣暖意漸濃?!鞍簿优R汾·悅生活”購房惠民活動中,降息減稅、團購優惠等措施精準發力,78個參展樓盤成交102套商品房,4978.64萬元成交額為房地產市場注入活力。1-8月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2%,增速遠超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剛性與改善型住房需求穩步釋放。
拓場景補短板 豐富消費“選擇”
消費場景的豐富度,決定著城市生活的溫度與市場活力的高度。從商圈到社區,我市不斷拓展消費新場景,讓群眾的選擇更豐富。
商圈經濟提檔升級。作為城市商業的核心載體,我市持續推動商圈迭代升級,打造沉浸式消費新地標。備受關注的生龍二期項目已順利封頂,目前招商工作全面收官,預計11月底正式開門迎客。屆時,這座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將與現有商圈形成聯動,為市民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
與此同時,承載著老臨汾記憶的鋁鍋巷改造項目也迎來新進展。此前舉辦的招商對接會上,12家極具本土特色的品牌當場達成入駐意向。鋁鍋巷計劃2026年2月正式開街。未來,這里將成為融合老字號傳承與新潮消費的“城市文化商業打卡地”,讓市民在品味地道臨汾味道的同時,感受老街區的新活力。
縣域商業體系日趨健全。我市著力打造縣域商業標桿,以點帶面激活縣域消費市場。通過精準指導、精心培育,積極推薦霍州市、翼城縣申報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典型案例,旨在以典型示范引領縣域商業提質升級。
便民生活圈精準落地。圍繞“便利化、品質化”需求,我市全力推進便民生活圈建設,讓消費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今年重點開展家政行業示范站進社區、進鄉村行動,首批確定18個社區服務示范站、2個鄉村示范點——其中“堯鄉姐妹”家政品牌已成功入駐堯都區枕頭鄉枕頭村、吳村鎮孫曲村。這些示范站點不僅提供日常家政服務,還常態化開展多樣化便民活動。
重體驗添活力 升騰消費“煙火”
每當暮色降臨,臨汾的夜晚便開啟了“熱鬧模式”。我市以夜間經濟為突破口,將煙火氣與文化味深度融合,打造兼具顏值與內涵的夜消費場景。古城墻下的咖啡集市,咖啡香與古城韻相交相融,還有美食節上香氣撲鼻的特色小吃、啤酒節里熱烈歡騰的快樂氛圍、街頭巷尾的特色表演,讓夜間消費充滿“潮味”與“趣味”。
夜經濟版圖還在持續擴容:彩虹龍街的潮流燈光秀吸引年輕人打卡不斷,霍州州里街的非遺文創市集充滿文化韻味,洪洞見賢里的古風夜游讓人仿佛穿越千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培育彩虹龍街、體育街南延等6家夜經濟集聚區,二中路夜市、堯都印象等4家已完成改造升級,臨汾的夜晚“越夜越精彩”。
臨汾的消費活力,藏在地道的美食里,也融在舒適的旅居體驗中。為打響“臨汾味道”品牌,全市接連舉辦浮山廚藝技能大賽、襄汾名廚邀請賽、隰縣廚藝大賽,更有鄉寧空心月餅比賽、洪洞地標美食評選、CCTV.中國饅頭風味盛典等特色活動輪番上演,本土美食頻頻“出圈”,不僅讓市民大飽口福,更吸引外地游客專程前來“尋味”,持續點燃餐飲消費熱情。
在住宿體驗上,我市正全力打造“精品民宿矩陣”。市文旅局牽頭開展精品旅游民宿評選,14家基礎優質的民宿被確定為今年重點改造提升對象。未來,這些散落于山水間、古城旁的民宿,將成為游客感受臨汾風情的“溫馨驛站”。
謀創新育業態 升級消費品質
消費品質的提升,離不開業態創新的驅動。我市打破傳統消費邊界,聚焦微短劇、低空經濟、網絡消費三大新興領域,以“新”破局、以“質”取勝,培育消費增長新引擎,讓市民的消費體驗更時尚、更便捷、更具活力。
微短劇經濟“破圈生長”。臨汾經濟開發區內,一座占地2萬平方米的精品微短劇基地成為產業集聚的“強磁場”:目前已吸引64家影視公司入駐,累計拍攝微短劇130部,其中66部成功上線,全網播放量強勢突破30億次。
一部部聚焦現實生活、融合本土文化的微短劇,讓全國觀眾通過屏幕認識臨汾,也讓“臨汾出品”的微短劇成為拉動文化消費、彰顯城市魅力的新名片。
低空經濟“蓄勢待發”。解鎖“天空視角”,臨汾正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為消費市場打開“向上空間”。目前,臨汾A類飛行服務站即將建設完成,運營平臺已在“晉創谷·臨汾”正式落地,為低空經濟發展筑牢基礎;備受關注的低空經濟產業園也已啟動建設,選址工作順利完成,襄汾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加緊推進土地收儲,未來將打造集低空旅游、航空物流、無人機應用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不久的將來,低空經濟將成為拉動消費升級的“新動能”。
網絡消費“活力迸發”。借力數字東風,我市全力推動網絡消費提質擴容,讓“指尖消費”惠及千家萬戶。在鄉村,通過開展鄉村e鎮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從直播帶貨技巧到電商運營知識,全方位賦能鄉村創業者,帶動農產品“出山進城”。
在城市,積極搭建消費對接平臺,組織企業“走出去”,參與雙品購物節、杭州食品博覽會、“618”專題促銷等系列活動,讓臨汾特色產品亮相更大舞臺。數據見證增長:上半年全市網絡零售額完成24.12億元,同比增長25%,增速位居全省第四。數字消費的蓬勃活力,正為臨汾消費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強保障優環境 筑牢消費“根基”
市場的繁榮,離不開優質的環境。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中,我市以實打實的舉措破解消費堵點、打通服務斷點,為消費市場保駕護航,讓群眾敢消費、愿消費、樂消費。
精準搭建供需橋梁。消費市場的活力,在于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我市主動牽線搭橋,讓供需兩端“雙向奔赴”。
市工信局牽頭的建材行業“政銀企”對接會上,11家建材企業、10家建筑企業與4家金融機構齊聚一堂,面對面破解發展難題。經過精準對接,3家建材企業成功獲得1500萬元授信,為生產經營注入“金融活水”。不止于此,醫藥企業產供需對接會、工業企業產供需對接會接連落地:4家醫藥企業與12家中醫院精準對接,40戶工業企業現場洽談合作,最終敲定16份購銷意向書。一場場對接會,讓企業“找訂單”更便捷,讓市場“補短板”更高效,為消費市場注入了強勁的內生動力。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放心的消費環境,是群眾安心消費的前提。市場監管等部門主動下沉服務,將消費宣傳活動送進學校、養老院、商超、企業和農村,從辨別假冒偽劣商品到普及維權知識,把消費保護的意識送到群眾身邊。在此基礎上,更出臺《2025-2027年臨汾市優化消費環境若干措施》,為未來三年消費環境優化劃定“路線圖”。同時,持續推進消費維權服務站規范化建設,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成消費維權服務站190家,發展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企業310家。如今,消費者在商場遇到售后問題,家門口的維權服務站就能幫著解決;線上購物出現糾紛,通過在線機制就能快速維權。一張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消費維權網絡已然織就,讓群眾消費更放心、更暖心。
從政策紅利的精準釋放,到市場活力的蓬勃涌動;從消費場景的多元拓展,到業態模式的迭代創新,我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正以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成效,繪就著經濟發展、民生幸福的美好畫卷。
未來,我市將持續深耕消費沃土,讓人間煙火氣更濃、市場發展活力更足,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能。
記者 李衛紅 閆璟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