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臨汾經濟開發區科創產業園外景。 記者 閆銳鵬 攝

臨汾經濟開發區紫光云智智能制造(臨汾)基地標準化裝配線,技術人員在流水線作業。 記者 閆銳鵬 攝
臨汾新聞網訊 這是一段砥礪奮進的征程,五年來,我市商務工作錨定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足音鏗鏘;
這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五年來,促消費、穩外貿、強平臺多點發力,亮點紛呈,氣象萬千;
這是一首激昂澎湃的樂章,五年來,從城市商圈到開放前沿,從開發區熱土到數字云端,活力奔涌,動能澎湃!
“十四五”以來,我市商務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扎實推進商務領域各項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消費市場量質齊升 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十四五”時期,我市消費市場實現恢復性較快增長,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21年的756.47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852.8億元,增速排名從全省第5位躍升至第1位。2025年1-8月,全市限上零售額完成172.5億元,增長11.7%,全省排名第3。
消費市場活力迸發,得益于一系列精準有效的促消費舉措。我市堅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從提振居民消費信心、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入手,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促銷活動豐富多彩。連續四年開展“悅享臨汾·回家有禮”電子消費券發放、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等活動,累計發放數字消費券和汽車消費補貼2.44億元。2023年發放3000萬元消費券,帶動消費3.6億元;2024年汽車、家電、家裝、電動自行車4大領域開展以舊換新,發放補貼3.36億元,拉動消費21億元。2025年,牽頭起草《2025年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在汽車、家電、家裝、電動自行車、3C類數碼產品開展以舊換新,截至10月10日,五大領域已銷售52.4萬單,拉動消費44.88億元。
商貿流通轉型升級。五年來,我市著力打造全市域商業地標,促成北美明珠新天地與萬達廣場合作,推動紅星美凱龍、晉南農批市場建設運營,重點打造生龍國際、萬達廣場、王府井等商圈地標。王府井·尚城于2025年4月30日正式開業運營,生龍二期已封頂并將于11月底開業,恒安萬達廣場全面開工建設,鋁鍋巷正在做最后一批裝修、招商工作,將于2026年2月開業。
市場主體培育成效顯著。2024年凈增限上商貿企業139家,目前全市限上商貿企業達到1617家,較2020年的648家翻了一倍多。支持小豐生鮮、金虎、唐久、美宜佳等品牌連鎖便利店落戶臨汾,全市連鎖便利店達到150余家。
住宿餐飲品質提升。2023年組織開展“百企千店萬家菜”評選推介活動,評選出餐飲名企39家、名店164家、名菜221道。霍州霍宴被評為全省“優秀創新餐飲品牌”,霍宴燜豬臉被評為“十大新派晉菜”。配合文旅部門評選出30家精品民宿、茶吧、書吧、咖啡吧。
特色品牌培育成果豐碩。積極幫助條件成熟的企業爭取“老字號”品牌,鄉寧“牖見齋”金砂紫陶喜獲“三晉老字號”,組織舉辦“平陽老字號”評選活動,6家企業被認定為第四批“三晉老字號”企業。目前,全市“三晉老字號”企業達到8家。
夜經濟活力四射。把夜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的活力源泉,舉辦“魅力臨汾·青啤之夜暨臨汾市首屆青島啤酒節”,引導大型商超企業延長營業時間。目前全市共設置夜經濟集聚區52個,設置攤位2539個,營業面積20萬平方米,年營業額約15億元,新百匯被評為“省級夜經濟集聚區”。
便民生活圈建設扎實推進。積極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堯都區新百匯社區被省商務廳等五部門第一批認定為“四星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貢院社區、復興社區被認定為“三星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網絡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2022年全市網絡零售額完成22.1億元,2024年達42.16億元。隰縣玉露香梨、丸子面、刀削面、吉縣蘋果、襄汾辣椒面等一批農特產品借助電商渠道暢銷全國。截至目前,電商企業達2000余家,網絡店鋪近5萬個。構建了“1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2家省級直播電商基地+14個省級鄉村e鎮”的電商載體發展格局。
對外開放縱深推進 發展格局持續優化
“十四五”時期,我市圍繞“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目標,大力實施對外貿易計劃,全力推動外向型經濟健康發展,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外貿規模穩步擴大。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由2020年的19.5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0.72億元,增長56.8%。2023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25.4億元,增速高出全省0.9個百分點。
2025年1-8月,全市外貿進出口完成17.42億元,同比增長13.7%,高于全省增速35.6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省第3。
外貿結構持續優化。落實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政策,助力傳統外貿企業轉型發展,形成塑膠、機電、農副產品多元化的對外貿易發展格局。2024年,我市針對原主導產品塑膠手套嚴重下滑的不利形勢,大力實施多元化產品戰略,農副產品、化工品、高嶺土、銅材出口分別增長2.44%、29.34%、19.84%、55.6%。
外貿主體不斷壯大。大力實施外貿主體培育三年行動,深入企業主動調研宣傳、靠前服務,常態化開展入園入企服務。截至2024年底,全市有實績的外貿企業達到77家,進出口額超千萬元的企業達到14家。2021-2024年,全市有實績的外貿企業和進出口額超千萬元的企業分別累計增加25家和2家。
平臺建設取得突破。2024年12月,方略保稅物流中心銅精礦“轉場檢驗”試點獲海關總署批準,這是繼甘肅省金昌市、河南省三門峽市后全國第3家內陸獲批試點單位。以試點為契機,推動擴大銅精礦保稅進口,啟動粗銅、智算服務器自營進口業務。2025年上半年,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自營進口完成3.85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28.73%;保稅物流業務完成14.76億元,同比增長1016.9%,總量和增速分別在全國85個保稅物流中心中排名第15、第1。
對外合作穩步推進。積極搭建“走出去”平臺,深化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目前,我市山西建邦、山西華翔、山西方略、山西融鼎等7家企業已成立境外企業13家,分布在泰國、德國、韓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
開發區建設提質增效 高質量發展動能充沛
“十四五”時期,我市開發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21-2024年,9家工業類開發區工業投資年均增速4.4%。2024年,12家開發區貢獻了全市25.6%的固定資產投資,9家工業類開發區貢獻了全市65.6%的進出口總額、40.8%的工業投資和23.5%的規上工業增加值。2025年1-8月,9家工業類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8.4億元,增長8.8%,分別高于全省開發區、全市增速2.7個、0.3個百分點。
體制機制改革深化。高規格實行過程管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開發區調研指導,高規格召開全市開發區推進大會。制定出臺《臨汾市“十四五”開發區發展規劃》,為“十四五”發展指明方向。為全面提升體制機制水平,在全省率先出臺“一意見四辦法”。
“三化三制”改革扎實推進。12家開發區“三制”改革已全部完成。市場化方面,全市各開發區共成立25個平臺公司進行市場化運營。基金設立方面,侯馬經濟開發區設立1000萬元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專業化方面,各開發區積極選聘專業化招商引資和管理運營團隊,目前已選聘高級管理人才10名。國際化方面,臨汾經濟開發區與土耳其埃爾祖魯姆市簽署共建合作園區戰略協議,侯馬經濟開發區實現了中歐、中亞班列常態化運營。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第一要事,市級黨政主要領導帶頭赴北京、重慶等地招商,廣泛開展研究型招商、鏈主招商、親情招商。2021年以來,全市開發區“簽約一批”項目共253個,總投資1256.6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97個,總投資1231.14億元。臨汾經濟開發區總投資47.03億元的中聯恒創光電新能源產業園中園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高端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侯馬經濟開發區總投資20億元的國強交安產品生產線項目、智能光伏組件制造等項目落地,為我市高質量發展蓄勢聚能。
項目建設高效推進。堅持將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支撐,建立《臨汾市開發區項目管理制度》,全面摸排開發區項目實施情況,認真梳理簽約未開工項目存在問題,分級分類建立工作臺賬,限時協調解決。2023年以來,“三個一批”項目開工率、投產率、達效率分別達91%、63.6%、100%,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持續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推動承諾制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實現了工業類開發區新增工業用地全部以“標準地”形式出讓。2021年以來,全市開發區實行“承諾制”項目310個,出讓“標準地”109宗、10211.8畝,建成標準化廠房157.1萬平方米,完成“全代辦”項目920個。
未來產業欣欣向榮。以創新驅動為引擎,聚焦數字經濟、微短劇、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加速推動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堯都高新區被授予“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園區”,字節跳動、華為、騰訊、百度、阿里、360等數字頭部企業全部落戶,“晉創谷·臨汾”正式揭牌,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產值達89.3億元,較2023年實現翻倍增長。微短劇方面,臨汾精品微短劇基地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金鵬指數·2024年中國微短劇基地排行TOP10”、在首屆微視聽文藝盛典上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稱號、在“CMG首屆中國微短劇盛典”中,臨汾憑借在微短劇領域的突出表現,榮獲“年度微短劇上鏡城市”稱號。低空經濟方面,臨汾經濟開發區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初步形成多領域協調發展的低空經濟綜合形態。重點企業山西空天宇航技術有限公司不斷深化無人機在城市巡檢、公安、消防、森林應急等多場景的應用。
回顧“十四五”奮斗歷程,我市商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市商務系統正蓄勢待發,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創新的精神,擁抱新時代,迎接新挑戰!
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