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在陶寺遺址博物館開館后的首個國慶中秋假期,游客們穿行于古老的遺跡之間,躍動的紅色與厚重的黃土文明,共同譜寫出一曲跨越時空的深情合奏。
10月3日上午,在陶寺遺址博物館大廳內,北京游客張前和家人笑著說:“臨汾真是讓人驚喜,路寬景美,綠化特別好。這一路開車過來,路況和市容都令人印象深刻。”在被譽為“鎮館之寶”的彩繪蟠龍紋陶盤展柜前,大同游客楊懿軒高興地說:“以前在課本上學到過的彩繪蟠龍紋陶盤,我在這里看到了原版。”
場館外廣場上,鏗鏘有力的襄汾鑼鼓震撼開場。鼓槌翻飛,聲震云霄,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還能親自上場體驗。游客李亞振興奮地接過鼓槌,有模有樣地敲擊起來。“趁著假期,我跟家人朋友特意來襄汾轉一轉。”體驗過后,他激動的心情仍未平復,“光是觀看就已經非常鼓舞人心,親手敲響之后感覺更加熱血沸騰,希望全國各地的朋友都來臨汾旅游,感受這份激情!”
如果說鑼鼓是豪邁的吶喊,那么隨后在博物館大廳響起的旋律,則是一場深情的詠嘆。10時許,博物館講解員陳柯臻手持小提琴,從人群中緩緩走出,一曲悠揚而熟悉的《我和我的祖國》如流水般傾瀉而出。游客們循聲從四周圍攏,從稚嫩的孩童到白發的老者,大家紛紛揮動起手中的國旗。歌聲從輕聲跟唱,逐漸匯聚成溫暖而充滿力量的合唱。緊接著《歌唱祖國》的激昂旋律響起,現場氣氛被推向高潮。歌聲與琴聲交織,在展廳內輕輕回蕩,匯聚成一片情感的暖流。
據了解,國慶中秋假期期間,陶寺遺址博物館特別延長開放時間,并推出了門票半價優惠政策。“我們開展了豐富的文藝表演和互動活動,比如鑼鼓表演、小提琴快閃、‘堯文化’沉浸式主題研學等,希望游客不僅能‘參觀’,更能‘沉浸’其中,與歷史和文化進行一場深度互動。”該館工作人員劉甜介紹。
這些精心的安排,讓靜態的歷史文物與動態的文化體驗完美結合,更讓文化的血脈在互動中真正流淌起來。
記者 亢亞莉 王帥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