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10月1日,隰縣小西天景區(qū)在綿綿秋雨中迎來國慶中秋假期的首批游客。煙雨朦朧中,這座以精美懸塑聞名的千年古剎更顯清幽與莊嚴。游人們撐傘漫步,在雨絲風片間感受歷史文化的厚重底蘊,于梨鄉(xiāng)氤氳的詩意里,體驗著別樣的淳樸與熱情。
清晨6時30分,游客們有序排隊等候入園。一場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在蓮花廣場上演,地方戲曲、民歌演唱等節(jié)目輪番登場,為游客帶來視聽享受的同時,也展現了濃郁的三晉文化特色。來自內蒙古的彭坤在欣賞完演出后表示:“這樣的文藝表演讓我們在游覽古跡的同時,還能領略地方文化的魅力,體驗很豐富。”
大雄寶殿前,游客們駐足欣賞被譽為“懸塑絕唱”的明代彩塑。“通過《黑神話:悟空》知道這個地方后,就一直心心念念。親眼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彩塑,確實不虛此行。”來自西安的游客秦濤說。
“一下隰縣北高速,就感受到了隰縣人民的真誠相待。”來自石家莊的游客張盤東道出了許多游客的共同感受。隰縣縣委社工部副部長卜亭亭介紹,今年創(chuàng)新設立的“1+13”志愿服務點遍布重要交通節(jié)點和景區(qū)周邊。21支志愿服務團隊的520余名志愿者經過專業(yè)培訓,為游客提供周到服務。
景區(qū)內處處體現著人文關懷。免費茶飲點、特殊人士專用通道、寵物代管點等貼心舉措受到游客贊嘆。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游客張立河說:“這些細節(jié)處的用心,讓我們這些外地游客感覺特別溫暖。”
在游客盡情游覽的同時,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也有序運轉。消防、應急、文旅等多部門聯合開展安全巡檢,及時排查隱患;消防車與救護車于指定點位待命,隨時應對突發(fā)狀況。此外,景區(qū)內設置的應急服務保障點與清晰的指示圖,共同為游客構筑了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
從精彩的地方文藝演出到細致的便民服務,從專業(yè)的安保措施到熱情的志愿服務,隰縣小西天景區(qū)為八方游客奉上了一場文化盛宴。千年懸塑靜默,梨鄉(xiāng)溫情流淌。在隰縣小西天,歷史與現實的交響、文化與服務的和鳴,共同定義了這個金秋的獨特旅程。隰縣小西天的故事,仍在文化與服務交織的筆觸下,娓娓道來。
記者 亢亞莉 王帥

責任編輯: 吉政